本片为通过音流学 (Cymatics) 原理进行音乐创作的短片,新西兰音乐人 Nigel Stanford 根据音流学现场实验,进行音乐创作完成了这部真正意义上将乐声视效化的音乐短片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《CYMATICS: Science Vs. Music》 的拍摄场地设在纽约,2013 年 12 月开机拍摄,由于特殊的拍摄时间,拍摄现场使用了一台超大的放行柔光灯来辅助灯光效果。Nigel Stanford 和他的团队进行的第一个实验,是克拉尼金属板实验,通过扬声器联合金属板,观察细沙在金属板上的形状。音频没毫秒的变化非常迅速,在调整选择好频率之后,因此最终决定选择四个频率 (657Hz, 1565Hz, 932Hz, 3592Hz),用简单的合成技术进行音效的混合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第二个实验是软管实验,将软管和架子鼓以及扬声器和低音炮进行技术性的连接,在水通过螺旋状的软管冻结的瞬间,摄像机以 25Hz 的帧速率通过,进行记录。为了防止水的漫溢,制作团队的要不断在现场进行水流排出工作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第三个实验是扬声器盘实验,将注入液体的大盘子放在扬声器 (音频在 50Hz 和 100Hz) 的顶部。在经过多项实验后,选择了冰冻伏特加作为注入液体,因为这种液体带来的厚重感恰到好处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第四个实验是铁磁流体实验,选择大小合适的磁体,能够以足够的速度形成所需刺状形态。在磁场关闭后,通过将液态磁体在盘中的回声效应,带动的涟漪诠释声音的形状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第五个实验是鲁本管实验,在金属管内充满可燃气体,与扬声器连接,不同的音频会形成不同的压力波,进一步再通过压力波作用来影像火焰的高低形状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第六个实验是特斯拉线圈实验,以特拉斯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弧在空气中的形状诠释声音的形状,片中的演奏者被特制的全金属外套包裹 (类似等电位服的工作原理可能就是一种东西吧 orz),确保人体不会被电伤,同时在鼓棒上缠绕导线来带动电流,形成超现实的美感。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《CYMATICS: Science Vs. Music》 之所以与众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,相较于其他根据现有音乐完成的音流学视频,本片是在视频最后完成后,音乐作品才出炉。是实实在在的环境音乐作品。Nigel Stanford 早在 1999 年在观看了一部讲述 「通感」(Synesthesia) 的纪录片后就萌生创作这段短片的想法,2013 年在与自己的朋友也就是本片的导演 Shahir Daud 沟通后,二人从当年的 7 月开始着手素材搜集,最终带来了这部炫酷的视频,很多科技粉儿为此送上膝盖,更有人大呼 OKGO 和本片比弱爆了,你觉得呢?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 文章源自狐狸影视城-https://fox-studio.net/17396.html

2014 年 11 月 21 日 下午 5:21 1F
<img src="\" alt=\"[good]\" title=\"[good]\" class=\"ds-smiley\" />